夏至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是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夏至表示夏季开始的时间点,也被视作新的开始和新的希望。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人体的阴阳平衡容易失调,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夏至到了,人们会通过食用夏至汤、苋菜、腌腊肉和葫芦等食物,用以保健养生,预防疾病。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的到来,夏至后的天气也会一天比一天炎热,堪比高温桑拿。同时,由于持续高温,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形成雷阵雨天气,湿度大。
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也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民间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祈福的习俗。此外,夏至后,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夏至时节,太阳到达最高点,白天最长,黑夜最短,气温高,湿度大,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人们需要更加注意保健养生,以应对高温和湿热的环境。中医古法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夏至节气,有效地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排除人体湿气,提高抵抗力。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达到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祛除疾病的目的。艾灸具有温经通络、扶阳固脱、调和气血、祛除寒湿等作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养生方法。夏至艾灸主要在于调和气血、清热燥湿、祛湿化痰,以保障人体健康。
夏至节气艾灸穴位分享

1、关元穴: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增强肾脏功能,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

2、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具有调脾和胃、温通气血、祛风除湿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改善肠道功能,促进湿气排出体外。

3、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延年益寿的作用,可以祛除湿邪入侵引起的各种内科、男科以及妇科疾病。

4、水分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具有通调水道、理气止痛的作用,可以分流身体水湿,促进湿气排出体外。

5、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具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调和脏腑功能。
夏至节气过后气温愈发炎热,一定要做好避暑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饮食清淡,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也要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防晒。
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多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避免过度疲劳。多做艾灸调理身体,用艾为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