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体湿气重是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缠绵难除。湿气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貌似健康的人,身体里也会藏着湿气在伺机而动。
身体湿气重在人体的各个部位所表现的形式不同。
1、头部湿气重:可能出现头晕脑胀、不清醒、脸上出油多。
2、上焦湿气重:如心肺,可能出现很多,容易气喘、咳嗽等。
3、脾胃湿气重: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腹胀、口中黏腻不爽。
4、下焦湿气重:出现大便粘滞、小便浑浊。女性可能出现白带量多、黏。
5、四肢湿气重:可能出现肢体疼痛、沉重、肿胀。
6、皮肤表面湿气重:出现湿疹等皮肤炎表现。
湿气缠身,后果非同小可!对日常生活的危害也不少,如身体湿气重引起的肥胖、浮肿、血糖高、血脂高,甚至还会导致血管淤堵,进而出现血管动脉硬化、高血压等。严重的影响了日常生活,最严重还会危及生命!那么身体上的湿气又是怎么来的呢?
在生活中,最容易导致身体湿气重有这三种原因,你是否都中招了呢?
1、与自身原因有关:如脾胃功能不好会直接造成身体湿气的产生。脾是能将饮食水谷运化变成身体所需的能量,然后运送至全身。而脾胃功能不好的人,无法将饮食水谷很好的运化为所需的能量,导致停积在身体里,最后产生湿气。
2、与生活环境有关:如长期生活在较为潮湿的环境里,身体就会极其容易产生湿气。
3、与饮食习惯有关:平常饮食不规律或长期食用生冷黏腻是会导致湿气的产生的。平时经常抽烟、喝酒、熬夜等原因损伤了脾胃功能,从而造成了身体湿气的产生。
《名医别录》记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具有温通经络、促进血脉运行的作用,通过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据专家研究发现,身体湿气重的人通过艾灸来治疗,可达到祛湿散寒、扶正祛邪、健脾和胃的效果。并总结出下面几个专治身体湿气重的艾灸配穴供大家参考,需谨慎操作。
1、中脘穴:中脘是脾的募穴,脾经与水湿运化密切相关。灸中脘可以调补脾胃,增强脾经运化水湿的功能。
2、神阙穴:位于腹部的正中央,对调理脾胃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3、足三里穴:足三里为补脾胃之气的非常重要的穴位。
4、阴陵泉穴:阴陵泉是脾经上的穴位,主要有运化水湿的功效。
5、三阴交穴:三阴交穴可以调补三阴经,对肝、脾、肾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6、脾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位于背部的背俞穴之一。主要可健脾祛湿。
7、肾俞穴:在肾阳气充足以后,可以促进脾气阳气充足,而且也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水湿功能。
8、三焦俞穴:主要可通调三焦水道,可以使水道能够通畅,从而使水湿顺利排出体外。

以上穴位均建议使用中医古法悬灸15-20分钟,坚持艾灸就能达到不错的效果,这是通过调理脾胃的方式来达到祛湿散寒的功效。做艾灸的同时,还要注意个人的饮食习惯,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远离潮湿的地方。
艾圣医皇专家发现,除了艾灸外,还可以配合做一些祛湿,健脾胃的汤药食用,如四君子汤,主要包括山参、甘草、黄芩、白术等,这些中医药材都可以实现健脾补气的作用。对于身体脾虚、消化不良、精神不振的脾虚湿气重的人起着重要的调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