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已过,但是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处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所以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中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百脉朝于肺,肺络承载着气血津液运行、渗灌濡养组织的功能,维持肺脏的网络结构与生理稳态。同时肺络通过全身的网状分支结构,纵贯周身,发挥其沟通表里内外,濡养筋骨、肌肉、关节的作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治疗肺病时,秋季不可过分发散肺气,而应顺其敛降之性。
在中医方面,立秋过后,这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暑热渐消,万物成熟,此时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期。中医认为“秋气通于肺”、“肺乃气之海”,所以立秋过后是养肺的时候。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把肺养好了,就可大大降低呼吸系统疾患的发生。

在中医学里,是对防治呼吸系统最好的治疗手段。在正确的穴位上进行艾灸,既能防治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强身健体,提高自身免疫力。在秋季又该如何艾灸?艾灸哪些穴位呢?

1. 肺俞穴
艾灸肺俞穴可以达到养阴益气、宣肺止咳的作用,所以艾灸肺俞穴有很好的防病保健的作用。当咳嗽、受风受寒的时候,可以艾灸肺俞穴,达到宣肺止咳、强身健体的作用。肺主皮毛,艾灸肺俞穴可以少得感冒,预防感冒,所以肺俞穴有很好的功效。
施灸时间:每日10~20分钟。
穴位功效:补益肺气

2. 中府穴
中府穴用于临床主治胸满、气喘、扁桃体炎、咳嗽、支气管炎、肺痨等。艾灸此穴有止咳平喘,清泻肺热,通经活络,通畅肺腑的作用。经常按摩可以顺畅肺的经脉,有丰胸的作用,还可以强化淋巴循环,减轻胸闷、肩背痛。
施灸时间:每日10~20分钟。
穴位功效:清泻肺热,健脾补气。

3. 尺泽穴
尺泽穴有清热和胃,通络止痛,清肺泻火,调理肠腑的作用,还可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胸部烦满、肘臂挛痛等。
施灸时间:每日10~20分钟。
穴位功效:清宣肺气,泻火降逆。

1. 列缺穴
列缺穴有治疗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的功效。
施灸时间:灸5~7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穴位功效:通经活络,通调任脉。

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发现,秋季气候多清凉干燥,而肺为清虚之脏,喜润恶燥,故秋季易见肺燥之证,常见症状有:干咳无痰、口鼻干燥、皮肤干裂等。在中医方面讲究的是“未病先防,即病防变”,所以在秋季开始养肺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