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早餐应该是温热的食物,因为早晨的时候血液和身体各个脏腑都还没有舒展,肠胃若是受到冰冷的刺激,导致脏腑与血液受到影响,更加不顺畅,短期出现该现象对身体的反馈不会太明显,若是长时间早餐吃冷食会肠胃难以消化与吸收营养物质,出现胃部不适等症状,由于其他脏腑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身体也会变得虚弱
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为六腑之一,位于中焦,又称胃脘。《素问五脏别论篇》中记载:“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胃是机体气血精液化生的来源,主受纳和腐熟水谷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
所谓“人以胃气为本”,在中医里非常重视人的胃气。胃气是人体的精气,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强盛衰弱决定了人体健康与否,胃气充足是人体健康的表现,胃气虚弱则影响健康的恢复能力。

胃气虚则是肠胃受纳和消化水谷的功能虚弱,其主要的症状为胃部不适、大便异常、身体虚弱等,是胃气虚弱、胃失和降的表现。造成胃气虚的原因就藏匿在日常生活中,如饮食不节、思虑、劳倦过度,或吐泻日久等。
举例说明,早餐应该是温热的食物,因为早晨的时候血液和身体各个脏腑都还没有舒展,肠胃若是受到冰冷的刺激,导致脏腑与血液受到影响,更加不顺畅,短期出现该现象对身体的反馈不会太明显,若是长时间早餐吃冷食会肠胃难以消化与吸收营养物质,出现胃部不适等症状,由于其他脏腑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身体也会变得虚弱。

胃气虚,脾胃运化功能就会下降,主要是脾气消耗过度,体内气血不足。在中医方面,调理胃气虚要以益气养胃为基本法则。在饮食方面,多是以清淡为主,如山药、小米粥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既有助于消化,又能补充人体所需要能量,对脾胃都有养护的功效。
在中医药方面,当以补气养胃为主,如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等,有健脾益气之效,或是服用四君子汤、黄芪建中汤等相关具有益气、温中、补虚效果的汤药。中药并不是适合所有人,应当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操作。

在方面,艾灸是温补的最佳中医手段,通过温热刺激特定穴位,激发经络之气,以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下面是关于调理胃气虚的穴位推荐,供大家参考:

1、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有温中散寒、止痛、补益脾胃的作用;

2、关元穴: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有固本培元,补益下焦、改善阳虚、气虚症的作用;

3、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有回阳固脱、温补脾阳、理肠和胃的作用;

4、胃俞穴: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5、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有和胃益气、调理气血、健脾利湿的作用。

6、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有温中补虚、调和脾胃、补充阳气的作用。
提醒,中医讲究“千人千方”,艾灸时间和艾灸穴位需按照个人身体情况决定,没有中医基础不建议自己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