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正在减弱的冷空气与雨水相碰撞,变得愈发寒冷,湿寒成了雨水节气的主要气候特点,春季的雨水潮湿容易引起细菌病毒滋生,人体免疫力下降,人就容易感染流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节气是春天的第二个节气,冰雪融化,化为雨水,正值下小雨或毛毛雨的时期。

雨水节气气温回升,降水量增多,暖湿空气活跃。与此同时,正在减弱的冷空气与雨水相碰撞,变得愈发寒冷,湿寒成了雨水节气的主要气候特点,春季的雨水潮湿容易引起细菌病毒滋生,人体免疫力下降,人就容易感染流感。
湿寒加重,湿邪就会侵袭脾胃,阳气外泄,气血不足。在受到寒邪的干扰后,便会诱发感冒、鼻炎、咳嗽等疾病,雨水节气的关键应该是健脾祛湿、温阳利水。
一、春捂:气温刚转暖还伴随着寒气,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厚衣服,人的机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气温的变化,稍有不慎,寒邪就会侵袭人体,伤风感冒趁虚而入。春捂也不要“捂”过了头,要把握好尺度,多多关注每天的天气预报,适当给自己和家人增减衣物。
二、饮食:春季肝旺而脾虚,在饮食调养中应当侧重于调养脾胃,祛风除湿,要多吃一些易消化、好吸收的食物,如山药、大枣、菠菜、蜂蜜、银耳、枸杞等,要多吃些五谷杂粮,膳食纤维高的食物,适当进补,减少消化负担。

三、情志:雨水节气天气变化无常,加上春季人们的肝气旺盛,人的情绪容易随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心神不宁、怒气伤肝,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非常不利。应当调节好自身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采用积极的修身养性方法,陶冶情操。
四、作息:根据“中医养生十二时辰”中显示,晚上1-2点是肝经工作的时候,人体的血液开始推陈出新,若是这个时间点还进入深度睡眠,肝还在输出能量,血液无法完成新陈代谢,就会导致黑眼圈、肝病、长斑等疾病。早睡早起,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做:雨水节气湿寒重,要通过艾灸的方式温壮元阳,激发经络之气,调整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祛寒除湿,使人体更好地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雨水节气健脾祛湿、温阳利水的穴位如下:

1、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神阙穴通调五脏六腑,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具有利水固脱、健脾祛湿、调理气血的作用,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形惫体乏、水肿鼓胀、妇女不孕等疾病。

2、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具有健脾、化痰、祛湿的作用,主治咳嗽痰多、痰湿等症状。

3、关元穴: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健脾益胃、补益下焦的作用,可以改善阳虚,气虚症。

4、天枢穴: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天枢穴具有健脾理气、行滞消食、调理胃肠的作用了,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等疾病。

5、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穴具有健脾利湿、行气除胀作用,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等症状。
雨水多且寒气重,在及时做好防护,提高身体免疫力,健康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春雨滋润过后是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时候,快带上亲朋好友一起去踏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