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不足指的是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导致的心脏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身体虚弱,长期气血不足所造成心肌不够强劲导致的心脏病,这种大多出现在女性或是先天身体虚弱的人身上;另一种是由于血脂异常造成的心脏供血不足,这一种大多数城市人都会有,主要是与个人生活习惯和日常饮食结构有关。
心气不足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气虚日久出现的,如心阳不足、心肺气虚等,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心悸、气短、精神疲惫、活动后症状加重、面色淡白、自汗、舌质淡白、脉虚弱等。如果尝试加得不到治疗,让身体处于一个长期较差的状态,表现为亚健康,对人的精神及各种状态都出现很多的影响,如显老。


中医认为,造成心气不足的原因有先天禀赋不足、消耗过度、脾胃虚弱等。其中心气是由人体根本的元气化生而来,而元气来源于肾所藏的先天之精,因此先天之精不足时,就会出现心气不足,这就是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体衰、长期劳累、慢性疾病困扰时,都会使消耗心气,导致心气不足;脾胃虚弱,使消化和吸收的水谷精微的量减少,化生的气血也会减少,也是导致心气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学入门》中记载:“三年之病,求七年之艾。”调理心气不足可以用促进血脉运行通畅,养心安神,发散心火,调脾和胃,促使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
艾灸调理心气不足穴位推荐

1、膻中穴:在胸部,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具有舒筋活络、缓解胸闷的作用。

2、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具有温阳通脉、益气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治疗各种心系疾病、脾胃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3、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具有温阳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4、厥阴俞穴: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具有宽胸理气、活血止瘀、健脾和胃的作用。

5、心俞穴: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宽胸理气、宁心安神、通调气血、散发心室之热。

6、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补充人的元气,能够起到保健、调节免疫力的作用。
如果出现心气不足的症状,应当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注意营养补充,规律的作息,适当的体育运动,平时多晒晒太阳,晒太阳也是补阳气的一种不错的方法。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