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冬天的开始。俗话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开始进入冬眠、休养、收藏的状态,此时的气候也开始由秋季的小雨干燥向冬季的阴雨寒冻过渡。

立冬属“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会有祭祖、饮宴、吃饺子等习俗,用以表达老百姓祈求上天赐给来岁丰年的美好愿望。立冬后最适合酿黄酒的季节,此时酿出来的黄酒会带有一种天然的鲜味,口感丰富,十分细腻。立冬酿黄酒,人们称之为“冬酿”。
立冬有一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意思是立冬这天是为了犒劳辛苦劳作的人们,给他们进补的大日子。此时,家家户户都会熬制草根汤,将各种草药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再加入鸡、兔、猪等肉类熬制而成。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但都是为了补肾、健胃、强腰膝。
人们还有“扫疥”的习俗,“扫疥”就是在人们利用各种香草、菊花、金银花等花卉植物,煎汤沐浴,以求治愈疾病,保证身体健康过冬的活动。
由此可以见得,立冬是一个很好的节气。
立冬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起居方面:应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早睡晚起,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还要注意添衣,保暖即可。穿太少易感冒、耗阳气;穿太多容易导致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2、运动方面:冬季人体的免疫力下降,过量的运动会更容易增加感冒的隐患。建议选择向阳的地方,多晒晒太阳,以静态运动为主,不需要剧烈的有氧运动,感到舒适愉悦即可。
立冬该如何灸?
立冬的气温比较低,稍有不慎寒气就会入侵体内,导致人体出现感冒受寒的症状,还很容易诱发旧疾,所以立冬要以强身健体、培元固本、补阳气、驱寒气为主。

1、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属任脉腧穴,是补益身体的要穴,艾灸气海穴具有温中补气、祛除寒凉、健脾和胃的作用。

2、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肾的背俞穴。艾灸肾俞穴具有补益肝肾、散寒祛湿、活血通经、提升阳气的作用。

3、涌泉穴: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艾灸涌泉穴具有益寿延年、健身强心、养心安神、补肾壮阳的作用。

4、关元穴: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艾灸关元穴具有温肾固精、培元固本、补气回阳、补益下焦的作用。

5、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艾灸神阙穴具有健脾养胃、温补元阳、延年益寿的作用。

6、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艾灸足三里穴具有扶正培元、祛邪防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立冬是一个艾灸养生的节气,俗话说“寒从脚下生”,从立冬起,可以每天用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泡脚后再做艾灸,可以促进渗透,艾灸效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