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刺激皮下组织,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提高内分泌系统的免疫和代谢功能,增强机体气血运行,增强肾脏的排水功能,从而起到抗炎稳定免疫系统促进机体自愈的作用

水肿是一种有多种原因导致的疾病,包括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等等,不同的水肿有不同的特征。其中肾源性水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水肿,由肾功能异常所引起,也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肾源性水肿主要是由于肾功能异常所引起的。肾功能异常所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造成体内水分代谢失调,导致水分代谢不良,从而导致水肿。中医认为,肾主水,肾功能异常会导致水液内停,从而发生水肿。

肾源性水肿最主要的症状为全身性水肿,从头部和眼睑部等位置开始。此外,在重力运动后下双肢也会出现浮肿的症状,下午更为明显,伴胸水、腹水、心包积液。在现代医疗中,肾源性水肿的调理方案为限盐、利尿以及控制蛋白尿,以缓解水肿,恢复肾功能运行。在中医的辨证施治中,主要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组方原则进行调理。

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可以通过热力以及特殊的理疗方法来调理身体。艾灸刺激皮下组织,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提高内分泌系统的免疫和代谢功能,增强机体气血运行,增强肾脏的排水功能,从而起到抗炎、稳定免疫系统、促进机体自愈的作用。
认为,调理肾源性水肿可以在艾灸前先用煮水泡脚,具有温通经脉,泡筋活络,温补肾阳等效果,对于肾阳虚的水肿患者有效,泡脚时切忌倒入生水。艾灸前用艾草泡脚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肾源性水肿症状,还可以增强艾灸的渗透力,使艾灸效果事倍功半。
艾灸调理肾源性水肿的穴位推荐

1、关元穴: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具有温阳利水、健脾补虚、调和气血的作用,可以缓解肾源性水肿引起的四肢沉重、食欲减退等症状,还可以强壮肾气,起到补肾阳的效果。

2、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的作用,可以增强肾功能,恢复阳气,强健筋骨。

3、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具有滋肾养阴、补精填髓的作用,可以解慢性肾病病情,从而改善水肿的症状。

4、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具有滋补阴精、温肾壮阳、培元固本的作用,可以减轻腰痛、水肿、高血压的症状。

5、三焦俞穴: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具有调三焦、利水湿的作用,可以缓解肾病病情,改善水肿的症状。
以上穴位分别艾灸15-20分钟即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当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和病情的轻重程度决定艾灸穴位和艾灸时间。

此外,调理肾源性水肿不可以仅仅依赖艾灸,也需要在生活中作出调整。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在晚上十点钟开始进入睡眠状态,切记熬夜伤身体。
在运动方面,可以每天找时间做八段锦、经络操等,有助于促进身体阴阳平衡,改善内部环境,从而达到调理肾源性水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