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是桑树的叶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范围。桑叶完整的叶片呈卵形、宽卵形或心形等,上面无毛有光泽,叶脉有白柔毛。聚花果(即桑葚)成熟前呈红色,成熟后呈紫黑色,甜口。
桑叶原产于中国东部和北部,现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桑叶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特有的古老药材之一。在《孟子》中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的记载,这代表了中国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栽种并利用桑树了。桑叶的用途非常广泛,可用作饲料、衣服、食材、药用等方面。
一、桑叶的作用与功效

1、清肺润燥
桑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特别是对于各种病原菌和细菌有很好的抗感染效果。冬天空气干燥,烟雾和污染物质增多,容易引起喉咙发炎,甚至引发感冒和其他疾病,而桑叶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减轻肺部炎症。
2、润肺化痰
桑叶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化合物,它们能够通过保持呼吸道内的水分,并刺激呼吸道的黏液生成,从而起到润肺化痰、护肺养肺的作用。此外,桑叶还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防止自由基损害肺部健康。
3、维生素补充
据相关研究表明,桑叶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等,这些维生素对肺部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维生素C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可以帮助减少炎症反应和提高肺部抵抗力;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则有助于维持肺部正常代谢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和肺部组织修复。

4、平肝明目
桑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芦丁的黄酮类物质,能够抑制眼部血管的扩张,有利于调节眼压、平衡视力,具有一定的明目作用。而肝藏血,桑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可抑制过氧化物酶体系,能够清除自由基,达到调理肝脏的效果,从而起到平肝明目的作用。
5、凉血止血
桑叶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甾醇等成分,能够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血管壁的稳定性,因此在中药治疗中常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如鼻出血、便血等。

《本草分经》:“苦甘而凉。滋燥凉血,止血去风,清泄少阳之气热。”桑叶性寒,味苦、甘,归肺、肝经,以干燥老叶入药。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的作用,主要作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肝阳上亢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等症状。
二、桑叶的相关中药搭配推荐
1、桑叶、菊花:两者均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可以一起用于治疗热毒病、出血等症状。
2、桑叶、生地黄:生地黄能够滋阴清热,与桑叶的清热凉血作用相辅相成,适用于肝肾阴虚或热毒出血等情况。
3、桑叶、川芎:川芎有活血化瘀、行经止痛的作用,与桑叶的凉血止血作用相辅相成,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
4、桑叶、黄连: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止泻、止血等作用,与桑叶的清热凉血作用相辅相成,适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
提醒,桑叶是一味解表药,适合风热感冒者、肝阳上亢者、肺热咳嗽者食用,不适合脾胃虚寒者、外感风寒者食用。同时,桑叶不可与降压药、亚铁制剂同食,以免造成身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