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富含大黄素和大黄酸等活性成分,能够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而达到通便泻下荡涤肠胃,减少肠腔内积存的水分和废物,起到推陈致新的效果,对于肠道积滞便秘腹痛大便干硬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大黄又名黄良、将军、西大黄、锦军,是中医常用的药材之一。大黄叶大,呈绿色,大黄的叶子中含有不止一种有毒物质,其中草酸,这是一种肾毒性和腐蚀性的酸性有毒物质。大黄根大而结实,表面为棕黑色,切面呈棕黄色,异香气味浓烈,常以大黄干燥根茎入药。
大黄原产于中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药材,主要分布在我国甘肃、湖北、四川、青海等地区。大黄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中记载大黄“主一切疾病,杀诸毒蠓,出诸热毒,杀诸虫。”大黄在中医药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有“药中将军”的美誉。
一、大黄的作用与功效

1、泻下攻积
大黄富含大黄素和大黄酸等活性成分,能够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而达到通便泻下荡涤肠胃,减少肠腔内积存的水分和废物,起到推陈致新的效果,对于肠道积滞、便秘、腹痛、大便干硬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清热泻火
大黄中的根茎部分含有大黄素、大黄酸、鼠李糖甙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大黄可以通过清除体内的热邪,缓解或调理多种炎症或热性疾病。可以用于调理伤寒、痈肿、口腔溃疡、痢疾等感染性疾病;也可以用于调理黄疸、湿疹、疮疡等皮肤问题;以及急性胃肠炎引起的腹泻、呕吐等消化道问题。

3、凉血解毒
大黄含有的大黄蒽醌、大黄酸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以及某些真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调理痔疮等肛肠疾病,缓解便秘症状,刺激肝胆排泄,有利于排毒解毒。
4、逐瘀通经
大黄中主要含有大黄素和大黄酸等活性成分,具有逐瘀通经的作用。它可以调理痛经、月经不调、痔疮、乳腺疼痛、盆腔炎等症状。此外还起到抗癌防癌的作用,能够有效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大黄性寒、味苦,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以大黄干燥根和根茎入药。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作用,可作用于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热毒疮疡、烧烫伤、湿热痢疾、黄疸、淋证、瘀血诸证等症状。
二、大黄的中药材搭配推荐
1、大黄、荆芥穗:荆芥穗味辛芳香性温不燥,气质轻扬,长于升散。二药配伍,一升一降,相互制约,清升浊降,共收清热通便之功。
2、大黄、肉桂:肉桂辛热温中益火消阴,温补肾阳,散寒止痛。二药配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收振脾阳通大便之功。
3、大黄、升麻:升麻体轻升散,升阳散郁,清热解毒,疏风透疹。二药伍用,升降兼备,相反相成,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甚妙。
4、大黄配煅石膏:二药配仼,凉血解毒,燥湿生肌,研末外敷可治烫伤。
5、大黄配附子:附子辛热走散,温里散寒,并制约大黄的寒凝之性。二药配伍,既能温散寒结,又能通下积滞,调理寒实內结的腹痛便秘有良效。
提醒,大黄是一味泻下药,适合实证便秘者、血热吐衄者、目赤咽肿者食用,不适合脾胃虚寒者、哺乳期及经期女性、气血虚弱者食用。此外,大黄不可与虾蟹、解热镇痛消炎药同食,以免产生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