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痹是痹症的一种,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阻遏经络,就会出现痹症的现象,贰湿痹主要是由于湿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疾病。湿邪是指一种阴寒、黏滞的病邪,容易侵袭人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引发湿痹症状。
湿痹症状包括关节肿痛、肌肉酸痛、骨节疼痛特别是在湿润、潮湿的气候下或夜间症状加重,身体沉重、感到僵硬、乏力等,尤其是起床之后、长时间坐着或静止后,湿疹病人可能还会出现部分皮肤发红的现象。严重的湿痹还会导致身体的活动能力受限、睡眠质量下降,精神状态低迷,对社交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造成湿痹的病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生活环境、营养不良、运动不足、情志不畅等,长时间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湿邪之气最容易侵袭人体,或是风寒感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都是人换上湿痹的重要原因。中医认为,湿痹多因人体肝肾亏虚,经血不足无法滋养筋骨,同时遭受湿邪湿邪侵袭,从而引发湿痹。
认为中医调理湿痹主要以清理湿寒,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以达到舒筋通络,疏通气血,增强体质,达到排除湿气的目的。作为一种中医绿色疗法,是通过火燃烧温热刺激穴位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艾灸调理湿痹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活化细胞,舒缓肌肉,缓解湿痹引起的问题。
下面是艾灸调理湿痹的穴位推荐
1、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艾灸足三里具有健脾理气、强壮保健的作用,可以改善睡眠,促进血液循环,是调理湿痹的重要穴位。

2、风池穴:正坐或俯卧位,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致与耳垂齐平处,用力按压有酸胀、脑部沉重感,即为此穴。艾灸风池穴具有疏风清热、醒脑安神、通宫利窍的作用,可以改善肩颈疼痛,调节神经系统,舒缓关节的效果。

3、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肾俞穴具有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肾脏功能,缓解腰痛和骶骨疼痛。

4、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艾灸曲池穴具有祛湿散寒、活血止痛作用,可以缓解手指关节疼痛和僵硬等症状。

5、涌泉穴: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艾灸涌泉穴具有补益肾气、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缓解脚底疼痛和麻木等症状。
此外,还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针灸调理等手段干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体育运动增强体魄,在饮食和生活中都要有所改善,才能更好的调理湿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