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硬化是指肝脏发生纤维化和结节形成,肝脏组织被破坏,导致功能障碍,最终引起肝功能衰竭的一种疾病。
肝硬化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多见于20-50岁男性。肝硬化病因复杂,但常见的病因包括长期酒精滥用、病毒感染、长期空腹病、营养障碍、工业毒物、药物、循环障碍、代谢障碍、胆汁淤积、血吸虫病等。我国肝硬化患者多以乙肝病毒感染所致。

肝硬化对人的影响很大,早期患者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中期患者一般会出现脾肿大、腹水、乏力、黄疸、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晚期患者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烦躁不安、贫血、肝性脑病、肝癌、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不仅对患者的健康带来影响,而且对正常生活、社交、工作等方面都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早期诊断和干预肝硬化非常重要。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过程的末期,是肝病调理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目前,肝硬化的干预主要包括药物、手术、营养支持等综合方案。同时,中医药、等传统中医调理方式也被广泛应用于对肝硬化的干预中。
下面将分享一些常见的中医药和艾灸调理方法。
一、中医药
中医药干预肝硬化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中药方包括肝病解毒口服液、葡萄糖酸锌等。
中药干预的主要特点是根据肝硬化不同阶段的病情进行个体化调理,具体包括抗病毒、肝细胞保护、促进肝细胞再生、保护肝脏功能与改善症状等。此外,必要的营养搭配及心理疏导也是中医药调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艾灸
艾灸也是一种常用的中医调理方式。艾灸的原理是通过温热的刺激作用,唤起人体的阳气,促进血液循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增强机体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从而对肝硬化进行调理和预防。
下面是艾灸调理肝硬化的穴位推荐
1、期门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和胃、化痰消积的作用。

2、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活血的作用,可以改善胃痛、腹痛腹胀、食欲差、腹泻等不适症状。

3、水分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具有清利水湿、消除水肿的作用,可以缓解肝硬化的并发症。

4、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具有健脾和胃、强健体质的作用。

5、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直上3寸,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具有健脾除湿、补益肝肾的作用。
提醒,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病,早发现早干预,切勿错过最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