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艾灸的方式调理肝胆湿热可以渗透皮肤,刺激脏腑组织代谢与免疫系统等系统的代谢,帮助调整人体的神经系统,使精神愉悦情绪平稳,提高体内各种调节物质的含量与作用,有助于平衡内分泌,增加人体的抗病力
肝胆湿热指的是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是常见的中医疾病病名。肝胆湿热是由于肝胆脾三脏的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这几个方面情绪焦躁不安、口苦口干、皮肤瘙痒、舌苔厚腻等,严重者还可能引起黄疸、肝炎等症状。
肝胆湿热的原因主要来自脏腑功能失调,常见的有以下四种因素,一是情绪不稳定影响肝气的疏泄,导致肝气郁滞,进而诱发湿热;二是长期摄入油腻、辛辣、烧烤等动物性高脂肪食品容易导致胆固醇积聚在肝胆管腔内,形成肝胆疾病,进而引发肝胆湿热;三是气温过热,环境湿度大、气候潮湿等因素,更容易造成人体内湿热内生;四是长期服用具有一定毒副作用的药物,超量或长期服用会引起人体内部环境失衡,从而导致肝胆湿热的发生。

中医认为,肝胆湿热是肝胆系统受湿热邪气之侵害所致。湿热邪气侵入人体,影响肝胆系统正常运作,导致气滞、湿滞、热毒等病理变化。湿邪聚于机体,热邪上升留滞于肝胆,影响了肝胆气机调整,使肝胆共病、相互影响,从而发生肝气郁结、胆液淤滞、湿热内蕴等证候,局部和全身出现一系列的不适。
在中医调理中,肝胆湿热一般采用清热利湿、疏肝利胆的方法进行。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调和气血、理顺脏腑功能,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与病理状态。调理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调理饮食:要注意饮食上的调理。像油腻、辛辣的食物都应该避免,以清淡为主。饮食中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含丰富药用成分的食物,可以自然而有效地治疗肝胆湿热。
中草药调理:一般情况下,如果肝胆湿热的症状不是很严重的话,可以采取自然治愈的方法,采用中草药进行清热解毒。例如黄连汤、龙胆泻肝汤、白虎加人参解肌汤等等。

调理:在中医中,艾灸疗法是常用的调理手段。艾灸主要是通过温热刺激穴位来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问题。用艾灸的方式调理肝胆湿热可以渗透皮肤,刺激脏腑组织、代谢与免疫系统等系统的代谢,帮助调整人体的神经系统,使精神愉悦、情绪平稳,提高体内各种调节物质的含量与作用,有助于平衡内分泌,增加人体的抗病力。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散火、清脏腑等多个途径消散体内的湿热毒素,缓解肝胆湿热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下面是关于艾灸调理肝胆湿热的穴位推荐,供大家参考:

1、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艾灸丰隆穴具有健脾胃、祛湿邪的作用,因为其具有很有的祛湿效果,故可用于调理肝胆湿热证。

2、曲泉穴: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艾灸曲泉穴具有散寒除湿、调补肝肾的作用,可以缓解肝胆湿热导致的不适症状。

3、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艾灸阳陵泉具有疏肝胆、清湿热、舒筋利节的作用,可以调理各种肝胆疾病以及下肢疾患。
肝胆湿热是体内的湿气与热气所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病位在肝、胆,往往也涉及脾胃,故艾灸时,常用以上三个穴位。调理肝胆湿热除了艾灸以上穴位外,还要找到并远离病因了,湿热体质者、饮食不良者、长时间处于高压力状态者和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的人更加要注意自己身体的状况,此类人群都是容易得肝胆湿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