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术,又称冬术、于术和浙术,与人参、茯苓、甘草并称为“中药四君子”。白术是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果期在8-10月份,白术的花呈紫红色,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白术对环境要求不大,耐寒能力强,对土壤的要求较低,多生长于野山坡草地及山坡林下,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安徽、江苏等地区。
据相关资料记载,白术在唐宋时期便炮制入药,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沿用至今。白术是一味常见的大宗中药材,是中医药中应用最广泛的药材之一,可以调理多种疾病,应用性广泛,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本草汇言》中记载:“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白术有“补气健脾第一要药”的美誉,其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白术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增强人体消化功能,有利于肠胃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泄泻等症状有缓解的作用。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生,遇上雨水、回南天气,气候湿度高,人体容易受到湿气的干扰,此时食用白术,可达到燥湿健脾、祛湿气的效果。
白术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在中医的理论中,白术可以促进电解质的分解和体液的代谢,从而排除身体中的多余水分,减少浮肿的发生,可以调理脚部浮肿、手脚关节肿胀等症状,对于肝肾虚弱或者是老年人等肾脏功能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丹溪心法》中记载玉屏风散,有益气、固表、止汗、御风之功,方中白术起补气健脾、固表止汗之效。白术作用与黄芪相似,可用于脾气虚、汗出不止。白术与黄芪、防风等补益脾肺、祛风散寒的中药材同食,可起到调理脾肺气血、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易感风寒等体质。除此以外,白术还有抗氧化、安胎、增加免疫力和体能等作用,使身体更加健康。

白术性温,味甘、微辛带苦,入脾、胃经,以根茎入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等作用,主要作用于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泄泻、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状。下面是关于白术的相关中药材配伍,供大家参考。
1、白术、茯苓: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的作用,两者同食,起到健脾燥湿的功效,可以调理脾虚湿困之头晕目眩、口淡不渴、面黄形瘦、便溏腹泻等病症。
2、白术、桂枝: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作用,两者同食,有补气血、健脾胃、祛湿除燥的功效,可以调理脾胃阳虚、寒湿内生、痰饮停滞等症状。
3、白术、陈皮: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两者同食,有补气养血、健脾燥湿、止咳化痰的作用,可以调理气血亏虚、久病体弱等症状。
4、白术、黄连: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两者同食,有健脾化湿、清热和胃的作用,可用于调理脾胃湿热、脘腹痞满、恶心呕吐等症状。
5、白术、生姜:生姜具有促进食欲、温中止痛、杀菌解毒的作用,两者同食,有补中益气、健脾胃的作用,可以起到增加食用、止泻的效果。
白术被运用于中医中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其在中药中的地位颇高。提醒,白术适合脾虚食少、水肿患者食用,而阴虚内热、津液亏耗患者慎用。白术性温,不可与香菜、青鱼和大蒜同食,以免改变白术的药性,使人身体产生不适症状或是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