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
在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是高洁、坚贞的重阳之花,陶渊明之爱菊,不仅仅是菊花的美丽,更是其背后蕴含丰富的文化传统,乃花中之君子,有“花中隐士”的雅称。在中医下的菊花,是能防病治病的草本,是古神话传说中的长寿花。
菊花是一种生命力顽强,适应性强的植物,在我国各城镇及乡村都有种植,野外生长能力强,所以产量是世界四大切花之首。菊花是一味很常见的中药材,不同品种花期也不相同,以干燥头状花序入药,待到9-11月份花盛开时分批采摘处理入药,地方不同,其加工方法也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等。

菊花根据颜色不同,又有黄菊花和白菊花之分。菊花性微寒,味苦、甘,归肺、肝经,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作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等疾病。菊花有很好的扩张冠状动脉及抗菌的作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是保健作用非常好的中药材。
菊花入肺经,可以菊花作为原料制作花茶,香醇止渴,有疏风散热的功效。经常用菊花泡茶饮用可以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引发的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可与性能功用相似的桑叶相须为用,起到疏散肺经风热的效果,又称桑菊饮。
春季是养肝护肝的季节,阳气生发容易导致肝火上炎以及肝肾精血不足等现象。菊花入肝经,有清肝热、平肝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等症状,可以与石决明、珍珠母、白芍等同样有平肝潜阳的中药材同用。

《本草纲目》中对菊花功效的记载:“风热,目疼欲脱,泪出,养目去盲,作枕明目。”菊花除了泡茶内服以外,还可以制作成香囊、枕头等物品外用。把菊花涂抹在眼部,可缓解眼部浮肿问题,具有消肿的作用。或是以菊花泡茶,也有清肝明目的作用。若是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等症状,可搭配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滋补肝肾、益阴明目的中药材调理。
菊花还有降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用粳米洗净煮粥,快熟时加入适量的菊花,煮熟后食用,有祛风清热、清肝火、降血压的作用。菊花有降血压、明目、提神等多种好处,是中国传统中药材之一,适合大多数人食用。提醒,脾虚便溏、体内阳虚、低血压患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