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圣医皇发现,黄芪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温补固护补脾肺之气以益生血之源等功效,与不同的中药材搭配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下面是黄芪与中药材搭配的原理与适用症状推荐
黄芪又名北芪,有“妇女之友”的美誉,是一种常用于补气的中药,堪比人参。黄芪味甘,性温和,归脾、肺经。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证,气血亏虚等。
《名医别录》中记载:“主妇人子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黄芪有补气升阳、改善气虚体虚、生津养血、健脾补中的作用。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储血、造血、清除衰老红细胞和进行免疫应答的功能,脾气虚,脾气不足则四肢虚弱无力、气血亏虚、中气不足。

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黄芪这款中药材是家家户户作为食材,并广泛食用,既能最大地发挥它的药性作用,还能与其他食材搭配,别有一番风味。气血乃人之根本,脾气不足,气血亏虚,则百病生,人身体就会出现亚健康问题,此时需要调和气血,滋补脾气,黄芪就是不二之选。
发现,黄芪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温补固护、补脾肺之气以益生血之源等功效,与不同的中药材搭配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下面是黄芪与中药材搭配的原理与适用症状推荐:

1、人参: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健脾益肺。
两药配伍:相须为用,为甘温补气的重要配伍。
适用症状:气血亏虚、疮痒难以收口、肺气虚衰、气虚自汗、脾气虚弱等症状。

2、附子:散寒止痛、回阳救逆,温肾助阳。
两药配伍:可增强温里助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温阳化湿的作用。
适用症状:气虚下陷兼阳虚者,症见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肢体沉重麻木等。

3、白术:利水消肿、固表止汗、燥湿健脾。
两药配伍,可增强补气健脾、固表止汗的作用。
适用症状:神思倦怠、肢体乏力、少气懒言、腹胀、纳差、食少、便溏等气虚、湿气重等症状。

4、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两药配伍:可增强益气生血、健脾和中、益卫固表、的作用。
适用症状:月经不调、闭经痛经、气血不足、头痛头晕和便秘等症状。

5、升麻:升阳、发表、透疹、解毒。
两药配伍:可增强升阳举陷、清热解毒、补气补血的作用。
适用症状:气虚下陷的崩漏、脱肛、子宫脱垂、小便滴沥不通、呕吐咳嗽等症状。

6、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痒。
两药相配:可增强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补气升阳的作用。
适用症状:表虚或气虚自汗、久泻脱肛、下痢后重痢后伤气、风湿痹痛等症状。

7、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两药配伍:可增强健脾养胃、强身健脑、养血安神的作用。
适用症状:气血营卫不足、肌肉疼痛、肩臂麻木、失眠、风湿病、胆石症等疾病。

8、枸杞子:滋肾补肝、润肺、明目。
两药相配:有益气养阴、增强体质的作用。
适用症状:肝肾不足、气阴两虚、大便秘结、失眠多梦、体质虚弱、疲惫乏力等症状。
【注意】黄芪虽好,但是一定不能跟玄参搭配,两者功能相克。不能与杏仁、萝卜搭配,会降低黄芪的药效。切忌擅自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