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有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之分,若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的长期饮食失调情志失调与久病劳累等因素,都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的正常功能受损,从而出现一系列病理表现

气虚质即气虚体质,是中医九大体质之一,与阳虚体质比较相近,会有畏寒怕冷、缺乏温煦的表现,但是气虚体质主要反映在肺脏功能与脾脏功能虚弱。
气虚体质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元气不足,易疲乏、气短、自汗、脉弱、精神不振、声音低、四肢肌肉松软不实等,极容易受到风、寒、暑、湿邪的侵袭而出现感冒、内脏下垂等疾病,具有反复性强、康复周期漫长等特点。

中医认为,气虚体质脏腑气血不足,元气虚弱的身体亚健康表现。气是构成人体以及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只有气血保持充盈的状态,才能保证人体的生命活动能正常进行。
气有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之分,若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的长期饮食失调、情志失调与久病劳累等因素,都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的正常功能受损,从而出现一系列病理表现。所以气虚体质患者需要及时调养,温补阳气,防止病情进行性加重,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认为可以调养气虚体质,补益阳气,推动气血运行。人若是阳气充足,精力充沛,体内的抗病防御能力便会增强。艾灸是通过点燃艾绒所产生的热力,刺激特定穴位并发挥药物与穴位的作用,达到治疗病症,改善体质的效果。
艾灸调理气虚体质穴位推荐:

1、涌泉穴: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艾灸涌泉穴可以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

2、关元穴: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艾灸关元穴具有固本培元,补益下焦的作用,可以改善阳虚,气虚症,有温阳补虚、固精止遗的效果。

3、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艾灸神阙穴具有温中散寒、保健、温阳救逆、开窍复苏的作用,体质虚弱的人常艾灸此穴,能起到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的效果。

4、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艾灸中脘穴具有温中补虚、健脾和胃的效果,可以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5、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外台秘要》中记载:“三里养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艾灸足三里可以补充人的元气,能够起到保健、调节免疫力的作用。
艾灸前建议用泡脚20分钟,可以起到温通经络、促进血脉运行的作用,根据先泡脚再艾灸的顺序,可以起到促进艾灸的渗透力,使艾灸效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