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当选艾灸,艾灸以维护身体气血,发挥艾灸特有的活血化瘀暖身的功效,能够调节全身上下的血气经脉,能够强健身体,提高免疫力,以抵抗小寒的寒气,预防冬季常见疾病
小寒,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与大寒、小暑、大暑、处暑一样,都是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主要特点就是寒冷,但是还没有冷到极点。
“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小寒是一个虽寒,但尚未大冷的节气。在我国北方素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意思是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但是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在大寒节气这段时间。

一、小寒分三候
“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北方随处可见到喜鹊因为感到阳气升发开始筑巢,雉在接近四九时也会因感阳气的生长而开始鸣叫。小寒虽冷,但是也是阳气升发的关键时刻。

二、小寒守习俗
在广州,大部分人家会在小寒这一天早上吃上一碗加满“料”的糯米饭,其中包含了腊肠、腊肉、香菜、葱花等,因为加满“料”的糯米饭粘性强、饭气味重和脂肪含量高的特点,在小寒节气早上吃上一碗,往往会更耐寒。

三、小寒谈
俗话说“冬练三九”,小寒节气在“二九”与“三九”之间,正是冬季寒冷的时刻,人们在此时更需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以抵御严寒的侵袭。
中医认为,寒是冬季的主气,亦是阴邪之气,万病之源,此时最易伤人体阳气。《黄帝内经》中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日万物敛藏,小寒养生应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
冬季时节,只要肾的机能强健,就可以调节机体抵御严冬的侵袭,所以小寒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

四、小寒当
中医养生当选艾灸,艾灸以维护身体气血,发挥艾灸特有的活血化瘀、暖身的功效,能够调节全身上下的血气经脉,能够强健身体,提高免疫力,以抵抗小寒的寒气,预防冬季常见疾病。

1、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大椎穴能够刺激血液循环,发挥补气血的作用,激发经气以去除体内的风寒与湿气,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2、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肾俞穴具有补益肝肾、活血通经的作用,能够提高人体的肾脏功能,也有助于防治消化系统的疾病。

3、关元穴: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艾灸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温阳补虚、固精止遗的效果,可以改善人体阳虚与气虚症,能够温固阳气,巩固人体正气,发挥温中补虚的作用。

4、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足三里是人体全身保健的重要穴位,具有温经散寒、补充阳气、消肿散瘀的作用,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补充人体阳气,起到保健的效果。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小寒艾灸养生更有助于阳气的升发。对于阴虚、阳虚、气虚与血虚体质的人,在冬季常常会感到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症状,此类需在小寒节气艾灸“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