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讲到了湿寒体质,这期我们分享一下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多于居住的环境相关,长时间生活在天热湿重的环境下,就会导致湿热体质的发生。长期情绪压抑、嗜烟酒、熬夜,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导致肝郁气滞,造成湿热体质的发生,滋补不当、滋补过度会催生或者加重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与湿寒体质不同,湿热体质主要表现为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黄臭等,寒湿体质主要表现为口淡、小便清长、怕冷等。湿热中的热与湿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现象,湿与热相结合入侵人体,是湿热体质生成的重要原因,其中广东人深受其害。
除了上面提到的症状外,湿热体质的人在形体上也有很大的变化,一般体型偏胖或消瘦者,同时有面垢油光、胸满痞闷、多有痤疮粉刺,可以判定为湿热体质。此外,湿热体质的人会长一些常见的皮肤病,如痤疮、湿疹、汗疱疹、湿癣、脂溢性皮炎等。符合以上这几点,基本上可以判定为湿热体质了。

湿热体质主要分为脾胃湿热证、肝胆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膀胱湿热证、湿热痹证五种,具体属于哪一种湿热建议寻求专业医师辨证。下面是总结不同类型的湿热体质穴位,供大家参考,膀胱湿热证和湿热痹证不建议艾灸。
【脾胃湿热证】
1、上脘穴:温中散寒、缓急止痛、健脾和胃、温中补虚
2、下脘穴:调节人体脏腑阴阳平衡、温经通络、疏风散邪、健脾补肾
3、天枢穴:理气健脾、疏调肠腑、理气化滞、清利湿热
【肝胆湿热证】
1、阳陵泉穴:清肝利胆、祛除湿邪、强壮筋骨
2、曲泉穴:除湿降浊、清利湿热、通调下焦、疏肝理气
3、丰隆穴: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去除体内湿气、调理脾胃功能
【大肠湿热证】
1、丰隆穴: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去除体内湿气、调理脾胃功能
2、足三里穴:燥化脾湿、胃气生发、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防病保健
3、中脘穴:温中散寒、止痛、补益脾胃、健脾祛湿
4、曲池穴:清热和营、除疹止痒、降逆活络、祛风解表

艾灸时与艾灸后切记不要着凉,因为艾灸会使人的毛孔打开排除湿气,若是着凉了,则会寒邪入体,适得其反。还应注意改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不宜暴饮暴食、酗酒等恶习,尽量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等,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或防止湿热加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