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在三伏天里的初伏时期。
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
每到大暑时节,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细菌容易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
三候是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
1、室内降温通风时,应先开空调后关窗户;
2、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26℃左右的室内温度最合适;
3、“桑拿天”时开启除湿功能,不用调低空调温度,也能舒适凉爽;
4、空调开3小时,记得开窗通风;
5、风口朝上更制冷,让冷空气由上而下循环,自然交流。
大暑时节,肠胃的消化功能较为薄弱,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可多吃肥腻、辛辣、煎炸食物。
除了多喝水、常食粥、多吃新鲜果蔬外,还可适当多食用些清热、健脾、利湿、益气、养阴的食物,如莲子、百合、薏苡仁等,荷叶、冬瓜、西瓜、绿豆等是不错的消暑选择,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
运动
大暑时节,运动时间在早上或傍晚为宜,运动地点建议在公园、湖边等树荫下的阴凉地方。
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小的运动,如太极拳、慢跑、羽毛球等,避免出汗过多而耗气伤津,运动过后适当饮用温开水。
大暑天,宜穿着舒适、透气、吸汗性能好的衣服。人体皮肤汗孔开泄,衣衫宽松易于散热,并且衣衫要勤洗勤换,防止久穿湿衣和刚暴晒过之衣物,以免暑湿之气侵袭肌体。
持续高温天气,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出现“情绪中暑”的现象,应戒躁戒怒、遇事学会冷处理。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也是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
中医方面认为,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补阳益气,更是具有很好的祛湿功效,是不错的养生、治疗手段。在正确的穴位上进行艾灸,能有效地去除体内的湿邪。
足三里穴
取穴方法: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三里是胃经的一个重要俞穴,每天艾灸10-15分钟,不仅可以疏肝理气,还能调理各种疾病,做到极好的未病先防的效果。

中脘穴
取穴方法: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中脘穴属任脉上的一个穴位,每天艾灸10-15分钟,对培补肾气,健脾和胃都有一定的效果。
丰隆穴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这是个祛湿效果非常好的穴位,每天艾灸15分钟左右,可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对身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曲池穴
取穴方法: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艾灸曲池穴能够很好的起到调理气血和去除湿邪的作用,如果身体容易出现烦闷以及手麻等情况,艾灸曲池能够很好的改善血液循环,改善不适应的情况。
合谷穴
取穴方法:在第1、2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之中点处。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艾灸合谷穴10-15分钟,可以起到升清降浊、疏通气血、清热解表的效果。
解溪穴
取穴方法: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解溪穴属足阳明胃经。解,散也。溪,地面流行的经水也。解溪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散解,流溢四方。艾灸解溪穴具有清热化痰,镇定安神、舒筋活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