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祛湿利尿是常识。但这个常识往往让不懂中医的人产生一种错觉:要利尿,喝冰水配冰棍,既解热又利尿;要祛湿,就吃辣椒出点汗。
其实这两种想法都是错误的:“热则血行,寒则血凝”。
夏季,三不吃,热养人,祛湿利尿。
三不吃
一、不吃凉的,秋天痎疟就少
很多人以为吃凉了只会拉肚子,其实不然。《内经》说:夏则夏痛,秋则疟不可免。意思是说,夏天吃了凉,受了热,秋天就会得痎疟。
任何去看中医的人,十有八九都会听到“少吃生冷,多喝热水”之类的医嘱。即使发烧了,也没有医生会让你多喝冷饮吧?可见,生冷食物自古以来就不适合人类食用。
因为人类不是冷血动物,他们的消化系统应该是暖的而不是冷的。但是现在市面上大量的冷饮、生菜、水果的使用会导致“寒”,寒会导致血凝。
为什么血凝是由寒冷引起的?这主要是破坏消化系统的功能。中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这里的脾指的是消化系统。我们吃的食物经过脾胃消化吸收后会形成血液,然后为骨骼、肌肉、肌腱、大脑和身体各个部位提供营养。
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就会影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血液的生成,血液的量就不够,从而影响全身的健康。因此,避免吃凉的食物不仅仅是一个建议,而是保持健康的必要信条。
举例说明:西瓜等生冷果蔬、生甜(甜)瓜、各种生梨、苹果等。各种凉菜,如海蜇、凉粉、小葱豆腐等。尤其是各种冷饮冰棍如冷水、冷饮、冷牛奶、冰淇淋、冰砖冰淇淋等。
水果类的生冷食物是天然的,可以等到三伏天。适量食用有好处,可以利尿。但冰淇淋、冰水等人工生冷食物,建议整个夏天都不要吃,尤其是中老年人。
二、不吃燥热,慢性病很少复发
慢性病患者吃燥热食物,会加重病情。
什么是热食?一方面,食材本身是热的:如羊肉、榴莲、辣椒、姜片等。另一方面,烹饪方法是热的:煎、炸、烤。
夏天,气温本身就高,吃这些热的食物会使人燥热难耐,还会引起消化道和泌尿道的一些疾病。对于一些慢性患者,还会引起便秘、痔疮、胀气、少尿、尿痛、肾痛等。吃多了还会引起角膜炎、咽炎、结膜炎、痱子、中暑等。所以夏天远离这些热的东西。
如果想出汗,应该通过运动来出汗,而不是通过吃辣来出汗。
三、不吃肥肉,远离淤血和肿瘤
中药的脂肪、甜味、油腻之品,属于甜味、油腻之品。从临床研究来看,甜食,即淀粉类和糖类食物,如果摄入过量,容易导致胃癌;过多摄入脂肪类食物,如脂肪和油,会促进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和胰腺癌。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肿瘤属于积聚证的范畴。《内经》认为,积证就是津液淤滞,血瘀,饮食过厚容易助湿生痰,无疑会加重这些病理产物的聚集。
热养人
就算我们什么都不吃,什么都不做,有了以上三点,这个夏天我们也不会舒服多少,但是这个冬天你会舒服很多!
有人说可能那夏天就没能吃的呢?当然不是啊,你看益气健脾的食品就非常适合我们,如小米、山药、苦菜、西洋参泡水等等。要养生、还有几个方面:
一、喝热茶:解暑
喝一杯热茶其实是解暑的法宝。
这是因为喝热茶可以促进毛孔的张开和汗腺的分泌。体内大量水分通过皮肤上的毛孔渗出蒸发,同时带走体内的热量,使降温效果更好。
另外,热茶可以起到很好的利尿作用,使体内多余的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
而且热茶还能提高脾胃的运化能力,把水输送到全身。热茶中的茶多酚、果胶、氨基酸、糖等物质能与口腔中的唾液发生反应,滋润口腔,使人感到清凉。
二、运动:升阳、发汗、防暑
《易经》中说“运则通阳”。夏天运动可以加快体内新陈代谢,帮助排汗。
夏天要“以汗制汗”,因为根据黄帝内经,夏天的天气会外泄,运动是发汗的重要方式。
运动还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体温调节功能,预防中暑和一些常见的热证。
但是,夏季不适合剧烈运动。清晨和傍晚天气较凉时,最好在户外运动。小运动量或中等运动量的运动,如游泳,不仅能祛暑降温,还能有效锻炼肺功能。
此外,还可选择散步、慢跑、八段锦等,但切忌过度锻炼、带病健身,以免加剧正气损耗,反而不利于养生。
三、热水泡脚:祛暑湿
夏季湿气当季,如果体内湿气过重,就会出现食欲不振、困倦嗜睡等症状。夏天用热水泡脚,有助于祛暑湿,提神醒脑,刺激食欲,促进睡眠。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用热水泡脚可以供给能量,使血液运行顺畅,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强新陈代谢。
热水足浴水温42℃ ~ 45℃,适宜温暖舒适。
最好每天晚上泡脚15~20分钟,水要没过脚踝到小腿。在水中加入一些盐也能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
泡脚后最好做一些简单的按摩。比如仔细寻找脚底(涌泉穴)、脚趾、脚后跟的任何痛点。在每个痛点上按三分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洗热水澡: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热水澡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帮助清洁皮肤。此外,由于热水浴的温度与大多数温泉相近,略高于人体体温,所以具有与温泉相似的功能。
如能扩张皮肤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对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夏天运动后出汗的状态下,最好洗个热水澡。
热水的温度大约是38~40摄氏度。用手试试,感觉有点烫。
夏天不宜用“凉”和“辣”来对抗“热”。这个时候,人如果避热,早晚会生病。就算现在没有问题,这个冬天也会很痛苦。赶紧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