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伏灸就是一种在三伏天进行的天灸疗法。它遵循顺时,冬病夏治的原理,趁着夏季三伏天自然界阳气大盛,人体腠理大开之时,使用疗法。

2021三伏灸时间表
前灸(解毒):7月1日—7月10日
初伏灸(驱寒):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灸(清养):7月21日—8月9日
末伏灸(化瘀):8月10日—8月19日
伏后灸(固本):8月20日—8月29日

三伏灸是冬病夏治的杀手锏
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风是万病之首,火是万病之华。要根治人体深处的积重难返的寒凉之气,就要借天地之阳,“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人体阳气最旺,经脉气血最充盈,这时候出手治疗寒病,施行得法,即可断根!
“三伏灸”是中医最具特色的顺应天时治病的法宝。它是依据“天人相应”之理,结合天地人最盛的三伏之阳,陈年所藏的天地纯阳,以及灸火之阳,三阳合一,深透经络乃至骨髓,彻底拔除寒气、湿气、陈年病气,标本兼治。艾灸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针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冻疮、手足发凉、和女子宫寒、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三伏灸第一大好——拔湿寒,降邪火
许多人到了夏季怕热,其实是因为体内寒湿重的缘故。中医讲:“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说的是人体内寒湿之邪造成能量淤堵,而引发虚火、邪火。这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比如妇科炎症、咽喉炎、鼻炎等的根本原因。中医治此类炎症之法,是从根本入手,祛寒除湿,而不是一味的降火消炎。否则火越降越旺,炎越消越多。寒邪不祛,炎症不愈。三伏灸,以天时之阳,艾草之阳,灸火之阳,三阳合一,补的就是天地至为中正醇厚的元阳之气。阳长阴消,寒湿之邪排清,人在炎热的环境里,就不闷热,不烦躁了。

三伏灸第二大好——补元阳,调身心
一个元阳之气充足的人,无论天气多么热,身心却是舒畅无比。不怕热,更不依赖吹空调、吃冷饮之类来降温。而在冬天,又火力充足,不怕寒冷。平日精力旺盛,耐力强,耐痛,抗压力、抗打击力强。总之是元气满满,正能量十足。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的人,宁静健康的身心,自然散发出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安全感,具有强大的能量场。
这种感受,是其他任何治疗调理、或者保健补品,所无法替代的。

三伏灸第三大好——透骨髓,断顽疾
夏天人体血气充盈,腠理大开,正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大好时机。在人体气路最通畅之时,以三阳合一的盛夏灸火之力,渗透经络骨髓,扫荡病邪,拔除陈年的寒湿病气,这正是艾灸能做到,而一般汤药所不能做到的事。

三伏灸第四大好——延年益寿
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抚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就是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福德之本。补元阳,就是补阳寿。
三伏灸第五大好——修身养性改命
从身心相连的角度看,人的五脏机能不正常,气机不畅,直接导致各种负面情绪和性格。比如脾气不好,爱生气,害怕胆小,吝啬计较、嫉妒不容人,自私自利,烦躁不安,莫名其妙烦恼,爱钻牛角尖等。
而三伏灸,借天地中正的纯阳之气,扫荡身体的风、寒、湿、暑、燥、火等病邪,不但病痛为之解除,身体为之轻松,而且心胸随之而开阔,头脑和心灵都会因之而起变化,智慧越来越多,福德运气都会为之而提升。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三伏灸”,小看是祛病防病、强健身心,往大里去,是真正意义上的修身养性,成就自己健康身心的机会。

三伏养生贵在坚持
说起三伏灸,很多人都知道是在初伏、中伏、末伏这几个阶段进行灸法调理,可起到补气血、排寒湿、祛病根的作用。但有的人灸了一两次后,觉得并没有多大作用,就放弃了!
其实,三伏灸是一个系统养生法。一般来说,坚持在初伏、中伏、末伏这三个阶段行灸,是最基础的;若要加强效果,可在三伏天持续做灸法调理。也就是说,如果只是灸疗一两次,缺乏系统行灸,不坚持灸,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外,行灸调理期间不忌口也会影响灸疗效果。
预防胜于治理!三伏马上开始,你开始艾灸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