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在中秋,“灸”在十月!让“艾”守护家庭健康!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3-26
分类:艾灸知识
俗话说秋季无病三分虚,中秋时节,温差大,人体也会出现各种不适,一不小心,大人小孩都容易出现感冒咳嗽等问题,所以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更需要呵护我们的身体,那么怎样做才能防止感冒呢
作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是中国寓意团圆的民俗节日,也是气候转换分界点,早晚温差大,因此,中秋时节保健防病很有必要。
,属于纯阳之物,可以增补人体所需阳气,尤其在季节转换时使用,能够显著增加阳气,同时可以将夏天的阴寒湿邪气驱赶外散,温经散寒,活血逐痹,达到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等功效。
Moxibustion protects family health
俗话说“秋季无病三分虚”,中秋时节,温差大,人体也会出现各种不适,一不小心,大人小孩都容易出现感冒咳嗽等问题,所以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更需要呵护我们的身体,那么怎样做才能防止感冒呢?
中医的五行学中提到,中秋属金,主敛肃,应于肺,因此中秋时节艾灸的话,需要遵照“万物秋收,肺气金旺”的规律,养好我们的肺,保证肺气充足,这样就很少会出现感冒咳嗽等问题。
从穴位上来说,首选就是颈部的大椎穴,《甲乙经》上记载:“大椎,三阳,督脉之会,能主宰全身,”意思是,大椎穴的位置阳气最为集中,对于全身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提高身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同时可以配合肺俞、风门、足三里、太渊这4个穴位一起,效果也会更好。
当然除了艾灸外,早起时也可以选择使用冷水洗脸,睡觉前再用热水泡脚,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身体免疫力,加上适当的户外运动,对于防止感冒咳嗽都很有效。
所谓秋乏,其实就是指人体伴随季节的变化,夏季阳气外泄,消耗很多,人体的自我保护反应,经常出现精神不振,昏昏欲睡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那么日常如何调理呢?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为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温,止血安胎等功效。”因此经过艾灸调理以后,可加速身体的恢复,从而适应季节更替。
从穴位上来看,选择灸百会穴,可以提升人体所需阳气;灸太阳穴,能够提神醒脑;灸风池穴,可以改善脑部供血。
很多人在节后都会发现自己变胖,明明吃的也不是很多,怎么就那么胖了呢?其实可能并不是真的胖,而是身体太虚!临床上常常能够发现很多肥胖患者也伴有阳虚或气虚的问题,古人认为许多肥胖人的病理属性是本虚标实,气虚阳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且与脾胃之气强弱有关。
李东垣《脾胃论》:“不能食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张景岳对脾虚生痰论述:“夫人之多痰,悉由中虚而然……惟是不能食者,反能生痰。……正以脾气愈虚,则全不能化,而水液尽为痰也”,为了预防节后发胖,可以通过艾灸灸脾俞、天枢、丰隆、隐白等穴位,从而增强身体的运化代谢能力。